找到相关内容52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浴佛的起源与深意 (下)

    分别的心皈于佛,于名利、贪爱、我执、……而于佛至高无上的正遍知、明行足最高妙究竟的内涵。虽然心外无法,可是一念三千,法外亦无心,当我们真实的于这一念“心外”的佛像时,所用之心就是真实的,天台...念,就在那一刹那,将一切世间的贪爱都暂时放下了,就凭这一念对佛的清净恭敬心,我们心里的真如佛性已经启动了,只是自己知道而已。就凭你这一念心,于中道实相,心有动必有感,感应不在外,惟在那一念心中,...

    法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545674.html
  • 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

    三宝, 无上正等菩提,是诸菩萨,虽复受用五欲乐具,而于菩萨所行净戒波罗蜜多,常远离,亦名真实持净戒者。”又说:“若诸菩萨虽复出家受持净戒而无上菩提,是诸菩萨定成就菩萨净戒。”(13) 从这三段话可以明白,菩萨舍无上菩提心者,便是犯戒,虽持一切别解脱戒,而无上菩提心者,皆名为受持菩萨净戒。   到了《妙法莲华经》卷四〈法师品〉说,佛为教化成就菩萨,开示《法华经》;如来灭后,欲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351818.html
  • 《无量寿经》的“秘密”

    以上的菩萨们,声闻、缘觉、人、天没分。这是真的,你就是今天念《华严》,念《法华》,你能不能得到利益?若求生净土,真实利益你得不到。真正能得到利益,是一万人中难得有一个,所以它虽然是一乘了义,但...我们一定要把事实认识清楚,认识清楚之后,你才晓得受持这部经典的功德,不是任何一部经典可以比拟的。 古人讲‘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’,我们今天得人身,闻佛法,尤其能闻到佛法里的第一经,这是多么容易!这个善根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4276598.html
  •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(四)

    。二,发心者,有染有净,有大有小,有敬不敬,有,以是因缘差别,果报有异。   何谓发心?答:发心有二种:一者,凡夫发心,于佛、法、僧生起信心,发心供养也。可是佛贪图吾人供养,佛心大慈,...信念,如此方名三宝弟子,不同于一般学者之流也(不敬)。   何谓有?有三种心,即发心时,即时,一者深心,回事理;二者悲心,他;三者第一义心,果。若无此三种心,仅在口头上回...

    赵亮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3240280.html
  • 之初探

    内容不但提升,且渐渐地发展成:愿求菩提,大悲度众与无所得的。  至于众生,他们是否真能得到的问题。有认为这是可能的,如龙树菩萨认为:“是福德不可得与一切众生,而果报可与”,也就是说因地福德的...词善做说明,虽所提到“”一词于各处同义含,然就各时期之“”义含演变的探讨,到下一章节中详谈。  三、 含义的演变  (一)原始佛教时期之义  1.于涅槃  在《阿含经》典中最早的...

    释印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445082.html
  • 《观经四帖疏》纲要(2)

    “要门”是自己修行定善或散善,求生;此龙树菩萨谓之“难行道”,昙鸾祖师谓之“自力”。  “弘愿”是全凭弥陀本愿力,弥陀本愿已预先?十方?生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救度力,亦即大愿业力,十方?生万机漏,...有间对 五番相对  对  纯 杂 对  本来五种杂行也好,六度万行也好,都不是坏事,都是佛教中的修行;只是从行业的性质来讲,杂行是属于圣道门、难行道、自力,亦即是此土入圣的行业;而正行是属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74594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91)

    没有给众生。其实这样不是很好。如果没有给众生,善法很容易被毁坏。记得《极乐愿文大疏》有一个偈颂,讲了四种毁灭的因,如云:“积累善根后,颠倒,宣扬生悔心,灭善根四因。”也就是说,积累的善根若没有,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: 一、颠倒:自己闻思、布施等善根,让某某众生生病、某某众生痛苦、摧毁某某怨敌……这样的发心叫颠倒。 二、:假如行持善法而没有,善根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8375931281.html
  • 乘佛愿力 必得往生

    无量寿与其名号乃一体不二。所以,阿弥陀佛,赐予十方众生名号,众生称念、听闻之同时,亦必受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,而且,无论在任何时间、空间,皆摄取舍,念佛众生。  阿弥陀佛之光明,不是一般日月光: ...极乐?又平生从未学佛者,病重、已亡者,如何能知皈命,能知回发愿?而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字万德洪名,直入其耳直入其心,直为其归命发愿。“彼佛心光,常照是人,摄护舍,总不论照护余杂行者。”  当然,...

    明 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4563052.html
  • 在生活中修行的窍诀

    。可见随喜对于修福德的重要。  但是人们明明知道随喜道理,却无论如何随喜起来,为什么呢?还是菩提心不够。菩提心如何表现呢?就是四无量心:慈、悲、喜、舍。其中的喜修得不够,说明菩提心还不够。要是...你给人家种了成佛的因,种下了善缘,而你的功德一点儿也没少,这是多好的事啊!  这个方法大家都知道,但是往往知道有这么大的功德。比如一盏电灯下,我自己在看书,没问题,光线挺清楚,那么把大家都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3865812.html
  • 如法与不如法的布施——清净或清净的布施

    微少和拙劣的  物品而行布施。  36、希求财物、美色和物质享受  而行布施。   37、求生天界而行布施。   38、小乘果位而行布施。  39、因智者所讥诃的缘故而行布  施。  ...施,身心清净自在,无有挂碍。  8、菩提施,远离有为和无为等对待的名相和境界。  9、教化众生施,直到成道也时常以布施利乐众生。  10、三轮清净施,不执著施者、受者及所布施的财物。  如果做到了...

    陈柏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0966186.html